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李安继2006年携《断背山》击败导演了史诗大片《慕尼黑》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而勇夺奥斯卡最佳导演之后;今年的奥斯卡,又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击败导演了史诗大片《林肯》的斯皮尔伯格,荣获最佳导演小金人。以斯皮尔伯格在国际电影界名头之响亮,李大导可算创造了奇迹。

消息传来,按惯例,又会激起国内一番比较:李安能,为什么我们的导演不能?实在说来,这比较有点无厘头。李安是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而国内导演都是自己培养的。整个背景不同,拿郁金香比油菜花?

这不是崇洋媚外,似乎国内电影学院质量不行。国内的训练,至少在基础部分,可能要求还严格些。但李安受的是纽约这一全球文化汇合处的国际性训练;而国内再怎么“引进”,也是关门打铁,看着炉火熊熊,满屋烟气,其实打来打去都是黄土地的镢头耙子。

这一国际性训练,首先给人以国际性的艺术敏感。好电影要靠好剧本,就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小说吧,2001年出版,翌年获英语世界最著名文学奖布克奖。不但评论家叫好,而且小说极畅销,电影放映之前,全球已卖出九百万册。书甫出版,李安就读了,觉得故事很好但很难拍成电影。他已经有所考虑。

虽然译林出版社在2005年已经引进翻译,电影出来之前,这本书在国内默默无闻。在微博上见做书的网友讲:北方有几个省的新华书店,见到翻译小说,预订数总是零。中国导演,比如说张艺谋,即使在京城天天泡饭局,席上会不会有人对他说:“有位加拿大作家写了部国际畅销书,讲印度人从印度漂到墨西哥再到加拿大,书中有印度孩子和法国厨子,墨西哥农民和加拿大市民,台湾船员和日本官员,还有可爱的大老虎,好像挺有国际号召力,你要不要弄本看看?”——这种可能性估计为零。

这一国际性训练的第二好处,是比较注意各种文化的规矩和禁忌。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要处理印度教、基督徒和穆司令三种宗教礼仪。李安面面俱到,让电影全球通行。张艺谋在《金陵十三钗》(2011)里,却让天主教学校的女生祈祷之后,连个十字都不划。这电影还要去国际评奖,你跟全球十二亿天主教徒开国际玩笑?

国际性训练的最大好处,或许是学会在国际上如何跟人打交道。今年这部得奖电影,其实李安拍得很不顺。2010年夏,完成了前期准备,正式开机之前,投资方福克斯电影想想风险太大,收益无把握,决定抽脚。李安立即从台湾飞洛杉矶。他带着已拍的部分镜头,极力说服高管们。后来,一名高管表示,我们有时也要为艺术做点不赚钱的事。全球大收六亿美元还要在两年半之后,当时,李安并未能令高管们相信会赚钱;但他有本事让高管们同意拍下去——这就叫人格魅力。

如果是国内培养的导演,估计就要发脾气摔电话了,然后在主旋律报纸满版打滚,狂叫“感情严重受伤害”。张艺谋就干过这类事。1999年4月,他声称《一个都不能少》遭到政治评价,愤而退出戛纳电影节,还一本正经写了封公开信。写的时候,他大概忘记了,当《大红灯笼高高挂》因获得199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而在国内遭受革命大批判时,他曾经反驳说:“国际影展的评委来自六至八个以上的国家,他们不可能一致要以丢中国的丑为目标。”昔日艺谋痛扇今日之张的大嘴巴。

戛纳电影节方面,则称张艺谋只是要面子。《一个都不能少》只被列为参展电影,而不是参赛竞奖电影,仅是在电影节上放放而已,张艺谋不高兴了。

据外电报道,这事或许还是艺谋与镇府的谊谋。主管部门一位官猿告诉美国记者:这事(退展)不是导演一个人能决定。为鼓励从昔日艺谋到今日之张的革命性转变,镇府将要求全国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一个都不能少》,保证退展后的国内票房。

老农曾撰文曰,“大师来自大世界”,以解决了百年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俄国数学奇才格里高利·佩雷尔曼为例,说明科学上的大师必须接触国际学术界,即使佩雷尔曼在性格上似乎是个“宅男”。同样,国际电影大师,也是来自国际大世界。你在国际上跟各国人士一起混世界,你才拍得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哪怕你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知道国际上大伙们喜欢什么,对拍出漂流世界的民族影片,也是有帮助的。中国电影的下一代导演,英语应该好一些,不妨上国际走走,真正地拍几部国际主义大协作电影。到那时候,我们再来看看:李安能,中国导演能不能?

 

话题:



0

推荐

吴澧

吴澧

190篇文章 4年前更新

专业外语,职业外事。苟全性命于盛世,不求闻达于媒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