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笔者曾在“自由谈”拙文《尼克松的第一个史无前例》(见2月21日《南方周末》)中提到,美国1952年大选时,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点将理查德·尼克松为副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出身贫寒,有报纸登文章,质疑他的竞选经费来路。尼克松三思之下,上电视作了件美国史无前例之事:向全国公示财产。虽然共和党组织无规定,尽管艾森豪威尔上级未下令,尼克松在自身政治利益撬动下,自愿地、主动地摊开自家资产/负债明细账。他不但帮助艾森豪威尔赢得白宫宝座,也使得竞选者公示财产不可避免地逐成美国惯例。

国内早有要求官员公示财产的强烈呼声,但这似乎成了一场各地方各部门全力竞争最后一名的漫长马拉松,耗尽观众耐心。其实,我们也可以动用官员本身政治利益这一杠杆。比如,将优先提拔主动向民众公示财产的干部作为一条组织原则,让部分官员自愿摊开家庭明细账。反正提拔时组织部门本来就要调查经济状况,加上这一原则,并不增加多少工作量;而且对级别不同、资历不同的各类干部都很公平。

各国经验表明,官员公布财产是打击腐败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国内全面实行,确实面临某些特色困难。就拿笔者本人来说,按理讲收入很简单,不过就是工资,加上如今利率几乎为零的存款利息,再加点稿费。但是,要算清一年到底该拿多少稿费,却又很不简单。

国内报刊如何发稿费?让实习生去寄。《中国青年报》曾有报道,《90后实习生频遭“吐槽”被指不懂事》(去年11月5日)。报道中说,上海社科院有位从事青少年研究的同志“坦言,自己的儿子22岁大学毕业后在机关工作,……领导让他帮忙寄信,结果从来没寄过信的儿子到了邮局,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贴上邮票、投进邮筒。”一笔稿费,可以给你寄到天南海北。过了一年,看看怎么还没收到,与报社联系。悠悠再过一年,财务部门终于发现,稿费被邮局退回:他们无法投递。

还有本来就不想给作者的盗版稿费。从网上扒下敝人文章,换个署名,发个电邮,海投两百家地方报纸。有个两、三家刊登,盗版者就白赚一笔。有伙人专门吃这行饭。盗版之外还有盗名。曾见署了本人之名却根本不是本人写的文章。若能找到冒名者,想来他会说:天下叫“吴澧”的又不是只有你一个!

冒名之外,还有更特色的莫名事。比如说,某杂志有篇报道,有关方面认为有问题,于是整期杂志成禁区。本人的忠党爱国文字,不幸也在这期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偏有网站小编觉得,这条误伤的“池鱼”紧跟形势很可爱,拟转载了传播正能量。但她无法注明文章初始来源——理论上,初始来源已经人间蒸发。不得已,得“洗稿”。先去某县级小报逛一逛,网站再从那里转载。

现在,假设组织上考虑让敝人当大学校长。调查时,就有同志反映了:我在网上发现吴某人到处给地方小报投稿,他的申报里却只有几家知名报刊。稿费没几个钱,似乎不是大问题。但又有同志说了:几百块的稿费都要瞒报,当校长后管着几亿的基建经费,组织上能放心吗?结果,本人痛失官升一级、在更广泛层面上忠诚地为人民服务的大好机会。

其实,本人宁愿主动公示财产,在跟群众评议的互动中,将稿费讲清楚。因为我们这个老大农业民族仍在转为工业民族的漫长进程中,普遍缺乏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重视细节、做好小事的习惯,有些稿费,汇款单上名字写错或地址写错而收不到;因为现在大家“向钱看”,道德暂时放一放,应该属于敝人的版权,会被他人强行分享;因为我们还在改革过程中,法制不很完备,严格遵守法规的意愿也很松懈,由此引出的莫名稿费,大家笑笑算了。本人相信,群众的智慧,足够理解上述三大困难。

二十多年前,某市委书记临危受命,进京任职。邓晓平同志在向高级干部介绍时说:这位同志读书多,知识广泛能力强,是我们党内的知识分子。这之后,干部中掀起了攻读在职研究生的热潮。二十余年过去,如今省部级都是公共管理博士,不少还是党校颁发的。攻读博士学位,极端耗费心力和时间。但在优先提拔的激励下,同志们发挥聪明才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克服种种困难,纷纷顺利完成。对于官员公示财产的老大难,何妨也试试优先提拔这一激励机制?

话题:



0

推荐

吴澧

吴澧

190篇文章 4年前更新

专业外语,职业外事。苟全性命于盛世,不求闻达于媒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