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图为挖掘斯雷布雷尼察惨案的一个埋人坑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民间泛起一股“自扫门前雪”的孤立、回缩倾向。这之后三位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至少在竞选时,都是大叫“攘外(领跑世界)必先安内”的。当年老布什挟海湾战争大胜余威,竞选连任,似乎无人可与争锋。并无多少知名度的克林顿,却对民心料得更准。他轻笑一句“经济问题啦,别傻了”(the economy, stupid), 将老布什的外交优势化为内政劣势,令其输出白宫。上任后,克林顿一心要搞全民医保大改革,让高智商妻子希拉里亲自挂帅拟方案。至于当时打得如火如荼的前南斯拉夫各国外战内战,克林顿觉得是欧洲的事,只为美军干涉划了红线——不得攻击安理会划定的六个联合国安全区;不得用重武器轰击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居民区——其他放手不管:你们打吧。

可惜没有哪个欧洲国家具有足够的聚集西欧各国的威信,也没有哪个欧洲国家具有足够的压倒塞尔维亚的威慑,于是波斯尼亚内战一直打下去,直到1995年。先是7月里,塞尔维亚军队占领了联合国安全区斯雷布雷尼察,屠杀了躲在安全区内的八千三百名穆斯林男子和男童。当时掩盖得紧。大屠杀是否确实发生?人们有很多争论。塞尔维亚军队占据战场优势,为什么要触犯如此明确的北约红线?当时的国内主旋律舆论,当然是大叫美国造谣,西方造谣,不相信啊坚决不相信。

后来,事实逐渐发掘出来。塞尔维亚议会和总统都为大屠杀道歉。大屠杀的指挥者拉特科·姆拉季奇将军,逃跑十六年后,终于在前年5月被逮捕,目前在海牙国际法庭受审。法庭上还有中国法官。

因为一时难以追查,斯雷布雷尼察惨案并未立即引来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干涉。接着,一个半月之后,8月里,塞尔维亚军队触犯了第二条红线:五发炮弹落在萨拉热窝一家食品市场,三十八位居民死亡,七十余人受伤。斯雷布雷尼察之后憋着一口气的美国和北约,这次出动飞机轰炸了。当时在地面负责调查的英国将军,毕竟出身贵族,比大嘴巴美国佬精明太多。拿着断定炮弹来自城外塞军阵地的技术分析,却对记者说还不能排除城内自爆可能。塞军被麻痹了,未转移重武器,让这位英国将军随后召来的战机炸得人仰炮翻。

轰炸持续到9月里,塞尔维亚乖乖答应去美国签署停火协定。波斯尼亚战争结束。

克林顿之后的小布什总统,接受了老爸被人拼经济拼掉的教训,一上任就退出京都议定书,给反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业界送大礼。他又不甘心老布什辛苦推动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因为民主党控制的国会的阻挠,到克林顿上台才通过,功劳都归了后来人。他自称是美国第一位西班牙语总统,首要任务为缔结美洲自由贸易条约,扩展美国进出口。小布什破除惯例,首次出访不去加拿大或英国、法国,却去了墨西哥。这两招都得罪了欧洲。然后9·11一声爆响,小布什要打伊拉克,在阿拉伯世界搞 nation building(建构国家),这才发现,因为他轻视外交传统,这时就找不到几个欧洲人愿意帮忙。

类似命运现在轮到奥巴马。奥巴马的新口号是去年《国情咨文》里为竞选连任所提出的“回家建构祖国”(nation building at home)。 他说在海外建构他人之国,已不是美国的任务,美国人现在要做的是提升自家经济。至于闹得如火如荼的中东,则不妨甩给欧洲,除了以色列的安全之外。美国可以继续作中东事务的重要国家,但不必争当中东事务的领导国家。脱离中东,也相当于脱离小布什的“反恐战争”,减小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曝露面。奥巴马只为美军干涉划了红线——叙利亚政府军不得使用化学武器——其他放手不管:你们打吧。

不但外交排在内政之后;就是在外交上,中东也远非重心。奥巴马的前任国家安全顾问托马斯·多尼隆,虽然在外交圈无甚威望,被人当作搞政治出身的混混,但非科班的好处是不受外交传统的影响。他和奥巴马要将美国的外交重心转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大师哈尔福德·麦金德在上世纪初提出的什么“世界心脏”理论——其推论是海上强权掌握了中东,就能击败欧亚陆上强权——对多尼隆而言,那是早已过时的扯淡。

但中东还是找上了奥巴马。这次叙利亚的考验,与十年前入侵伊拉克不同,证据不是全部来自美国情报机构。这次是与美国无关的自媒体提供了大量动用化武证据;当然美国情报机构也有贡献,应用脸相识别技术,扫描自媒体上传的视频,可以相当精确地计算至少有多少人死亡。而若化武攻击确实发生,用脚趾想都知道谁干的。叙利亚自由军并没有化武攻击的技术和设备。所以中国外长发言时避开指证谁用化武;俄国外长只说无证据表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亲自下令。两人都不肯说叙利亚政府军没用化武。尽管如此,世界上不相信或相信了但反对轰炸叙利亚的,仍然大有人在。

其实奥巴马可以想想历史经验。现在轰炸,有责任的部队早已分散躲入民居甚至学校,炸几栋空兵营有什么用?这次权当舆论动员。反正骄兵必然继续纵姿,下次抓到证据更明快的,少嚷嚷,炸他娘。悍然触犯禁用化武“红线”,当然要受惩罚,否则人类良知何在?但必予惩罚不等于立即惩罚,政治家须得通盘考虑,选择最佳时机。那位奥巴马最佩服的总统罗斯福——前者初进白宫时还带着后者的传记——二战时很愿意打日本,他的海军司令有着打沉日本舰队的充分信心,但国内国外反对意见太多,罗斯福只能等到珍珠港事件之后。

(本文平装版已于9月5日见报,这里贴的是精装版)

话题:



0

推荐

吴澧

吴澧

190篇文章 4年前更新

专业外语,职业外事。苟全性命于盛世,不求闻达于媒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