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已经是旧年最后几天。这阵子大家认真的东东见得多了,评2010年最佳这样、十大那样的,这里就从轻松八卦开始吧。

年尾全球最大八卦,当数“维基泄密”要公布美国国务院二十五万条电传。美国驻世界各地使领馆向华盛顿汇报的这些电传里,也有不少本朝官员的八卦。兄弟良民,政治的不摸不碰,小扒扒就扒些有文化的,比如看电影呀什么的。

话说2007年朝鲜劳动党(大陆)十七大前夕,美国大使分别请几位传说要进争执局肠胃的潜力股吃饭。宴请精品加博士之后的汇报,最后几段是比较中美电影。

The Ambassador also asked Secretary Xi about his recent movie viewing, recalling that Xi had told him in their meeting one year ago that he had recently seen and tremendously enjoyed "Saving Private Ryan." Had Secretary Xi seen other recent American movies that he had enjoyed? Xi replied that he already owns the "Flags of Our Fathers" DVD, but hopes to view it during the Lunar New Year holidays had gone unfulfilled. He had seen and enjoyed "The Departed."

Xi said he particularly likes Hollywood movies about World War II and hopes Hollywood will continue to make them. Hollywood makes those movies well, and such Hollywood movies are grand and truthful. Americans have a clear outlook on values and clearly demarcate between good and evil. In American movies, good usually prevails.

In contrast,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a recently popular Chinese movie directed by Zhang Yimou and starring Gong Li (she of "Miami Vice" movie stardom) had been confusing to Xi. Some Chinese moviemakers neglect values they should promote.

兵兵说他欣赏好莱坞二战电影,这些电影突出正面价值。相比之下,当时热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却没有传播应该传播的价值。啊哈,本人虽然很少看国产片,这部却是恰恰看过的,而且是在美国看的,还是陪着美国人看的。美国大使的汇报,让鄙人回想起那次的经验。

2006年圣诞前几日,兄弟正准备打包回家。一位每逢春节必定穿旗袍的洋同事问:能不能陪她去看《金花的诅咒》(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英文片名)。仰慕我大中华文化?行啊,行啊。

《金》片据说抄了曹禺《雷雨》的桥段(据说《雷雨》又抄了西方什么什么悲剧的桥段),洋人自然搞不清这种复杂关系,所以发行公司干脆说《金》片的乱伦和弑父有着《哈姆雷特》的味道。按理,本人应该给同事大吹特吹这条线索。只是也算读过一点英文,那类话就有点说不出口。

抄桥段很平常,《哈姆雷特》也是抄的丹麦历史故事:有个装疯的王子躲过了僭位者的迫害,最终为父报仇。但莎翁把王子送到威登堡(Wittenberg)大学去读哲学,而威登堡是什么地方?那是马丁·路德身为神学教授,在教堂门上贴出批评教廷腐败的《九十五条论纲》、掀起宗教改革巨浪的所在。于是王子的气质立即完全不同。他在剧中对一系列社会现象和思想争论作了无数质询,他是一位哲学王子。剧本结尾,继任王位的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要给哈姆雷特最合适的军人葬礼,这是莎翁的绝妙暗讽。哈姆雷特哪里对战争感兴趣?难怪临死前要求他的同学霍拉旭不可自杀,一定要将他的故事传下去。这就是伟大作品的厉害:即使大幕落下,我们仍然陷在剧情里不能自拔,不知道霍拉旭的笔和福丁布拉斯的刀,究竟哪个更恒久——谁才是笔杆和枪杆之争的真正胜利者?

莎翁深受法国思想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的影响。蒙田怀疑灵魂的存在,认为所谓 mind 只是一连串感情片段的缀联。这种怀疑贯穿了《哈姆雷特》全剧。剧本第一句话就不同凡响,城堡上的勃那多对着一片空旷的黑夜问道: Who's there?后面哈姆雷特还要怀疑父亲鬼魂的真实性——这正是当时那些开始摆脱宗教束缚的文人们在黑暗中摸索的问题:人是什么,我是谁?接着霍拉旭上场,对“霍拉旭也来了吗”的问话,他回答说 A piece of him (朱生豪译作“有这么一个他”)——这正是蒙田的说法。一个哲学学生一路思考各种问题,他觉得自己只有部分感情片段登上了城堡。因为有这种人之何以为人的形而上思考,《哈姆雷特》被认为是西方近代文学的基石。

200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颁奖词说他写出了伊斯坦布尔的“忧郁的灵魂”(melancholy soul)。 为什么西方人那么看重“忧郁的灵魂”?这就又要说到《哈姆雷特》了。第二幕第二场结尾,王子有一大段是否应该复仇的思考,有两句是这样的:

Out of my weakness and my melancholy,

As he [devil] is very potent with such spirits,

这两句,朱生豪还真的译作“对于〔我这样的〕柔弱忧郁的灵魂,他〔魔鬼〕最容易发挥他的力量”。曾有人评曰:自从有了哈姆雷特,全人类都悲伤了。自从有了哈姆雷特,人就要为自己负责了,不再把命运完全托付给上帝了。人要自己抵挡各种诱惑,人就开始忧郁了。

在西方,说到“忧郁的灵魂”,人们通常会想到哈姆雷特。颁奖词暗用这个典故,间接支持了帕慕克的世俗化立场。同时颁奖词把莎翁的 spirit 换作宗教意味更明确的 soul ,文字上也不得罪那些仇视帕慕克的土耳其爱国爱教人士。瑞典文学院那几位老人家,玩文字玩到炉火纯青。这句颁奖词,有如一份高超的外交文件,美国国务院的文字高手写不出,咱们外交部的英文大腕同样写不出。

跑题写了几大段《哈姆雷特》,因为本人实在对咱们那些导演攀附莎翁杰作的脸皮深恶痛绝。要是真的信了他们的大话,对洋朋友乱吹,看完电影,说不定被人当红痴。所以这里忍不住要谈谈《哈姆雷特》光是开头和结尾就有多少深义,还有西方人今天是如何运用这一文学经典的。各位今后要是又见到某位国内导演高攀莎翁的报道,大可当作是该导演为了大国崛起、拍成大片瘸起时本乡本土的烤红薯和炒黄豆吃得太多了。

所以兄弟在海外弘扬大中华文化,对《金》片只能吹别的牛皮。片头字幕说故事发生在公元928年。见到影片开始,宫女梳妆打扮,白花花一片如玉胸部准备迎接大王凯旋(题头图),同事问道:哟,我还不知道中国人在公元十世纪已经发明了“魔术胸罩”呢?“魔术胸罩”是一种将胸部上推的胸罩,好像是“维多利亚秘密”(Victoria's Secret) 连锁店于九十年代首先在美国推销的。俺说:是啊,这是和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列的中国第五大发明,这部电影就是用艺术手段向全世界宣扬这一发明。

据《金》片服装设计奚仲文讲,这套衣服是导演张艺谋的主意。他觉得法国宫廷片里皇后和宫女们穿得很性感,指示奚仲文别管史实如何,也给性感一下子。

看电影之前,已经见到中文网上对《金》片劣评如潮,真的看下来,倒觉得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首先是宫廷场面宏大,张氏绝技色彩绚烂。其次觉得《金》片是国产电影里很难得的对剧本下了真工夫的。虽说现在电影的影响比小说大得多,但是好的剧情片几乎都有广获佳评的小说作文学底本。电影到剪接的时候,如果发现前面最好有个伏笔什么的,由于经费和演员档期的困难,往往已经无法补拍——得,应了那句老话,只能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了。而好的小说,这类问题作家早就思考过了,全部安排好了,所以好的文学底本保证了电影叙说的适当转折和顺畅。《金》片叙说的流利,国产电影里已是好久未见。洋同事的理解一点没问题,其实并不需要拉了俺来作解说。

这部电影有三套情节可作悬念。一是大王(周润发)为何要下毒,王后(巩俐)和大王前妻所生的太子(刘烨)有什么暧昧关系;二是太子与蒋太医女儿(李曼)的异父兄妹乱伦;三是王后唆使二王子(周杰伦)重阳兵变的结局。三大悬念同时发展,小说可以处理,电影里则显得太繁复,观众势必难以理解。张艺谋把第一悬念在影片开头就解决掉;第二悬念在蒋太医夫人(即大王前妻)对大王说进宫看儿子时,也向观众揭明了;这样观众只要追随第三悬念。而在三大悬念揭晓之间,安插了捉奸、行刺等情节,一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我本来担心情节到后面会夹缠不清,但张艺谋和编剧们看来对剧本动过几次大手术,居然把一团乱麻拉直了。

而且周润发和巩俐演得那个好,洋同事啧啧称赞。倒不是说他们有王家气派,下层平民出身的人很难学得那种气派,哪怕是著名演员。但他们把两个毒人的刻毒,只用几个眼神就表达出来了。本人因此就更不理解了,以巩俐《金》片中的演技之佳,张艺谋为什么要让她耸着白花花的胸部走来走去?咱这号从小就没什么革命思想的,还在巩俐演村姑的年代,就知道此姝身材了得,她有什么必要拿胸部打票房?

同期美国电影像《金》片一样大摆乳门阵的,要算是《美国派5》(American Pie 5: The Naked Mile)。但那是青春片,拍的是少男少女裸跑大赛,自然有丰满乳房蹦蹦跳跳(这是报上读来的,兄弟人老珠不黄,没看电影)。《美国派》找的都是无名少年,提携他们进好莱坞,所以女的不在乎一脱成名。巩俐是这一级别吗?而且,这次胸部露过了,下次巩俐和张艺谋再合作,露什么?大腿?

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屏白玉战兵兵。从小认真学习朝鲜先军政治的革命干部子女,看了觉得 confusing,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向张艺谋讨价值观,似乎要求高了点——那还是直接去读《哈姆雷特》吧。张艺谋能讲顺一个故事,已经是超水平发挥。

咱们还是把娱乐电影当娱乐。那回场子里坐了五成满,一半看着是中国面孔。洋同事与追星的华人一样,很能欣赏周润发和巩俐间的张力,只是见到那些被衣裙勒出的胸部,时时要发笑。兄弟我终于忍不住,看了她一眼,见到胸部笑到在座位上颤动,倒是与屏幕上颤冰冰的胸部同步。不管他人怎么想,老谋子这部电影,似乎完全达到了他所追求的效果。

话题:



0

推荐

吴澧

吴澧

190篇文章 4年前更新

专业外语,职业外事。苟全性命于盛世,不求闻达于媒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