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月最后一次博客更新时贴的文章《美国世上强,普京口中酸》,分析了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12日《纽约时报》文章中对“美国独秀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 的批评。当时,美国政府的第一反应很搞笑。记者询问时,白宫发言人答道:美国的人权状况比俄国好,证明了美国独秀。这是显然的逻辑错误。美国人权状况比俄国好,只能证明美俄不同,不能证明美国独秀。北方大邻居第一个不同意。加拿大人人认为,本国人权状况比美国好多了:美国人连全民医保都没有!(今年10月1日,美国医保改革刚刚启动)。何况东方还有个大国的前外长,宣称本国人权状况比美国好五倍。

第一次反击表现不佳,奥巴马9月24日联大发言再出击!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一个大国的元首,点名批评另一个大国的元首,不遭反诘是不可能的。大国都有大国的自尊心,而且普京确实有把柄被人抓到。

本来,美国同意俄国建议,让叙利亚政府向联合国监管机构交出全部化武,俄国已经外交大胜。他们在叙利亚的两大目标都有了保证:一是不让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在内战混乱中流向俄国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武装;二是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继续在位——前去摧毁化武的联合国人员需要叙利亚政府配合并保护其人身安全,这段时间内,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不可能采取对阿萨德特别不利的行动。但普京偏要在《纽约时报》文章中加上这么一句话:种种推理(reason)都让人相信,不是叙利亚政府军而是反对派力量使用了化武,以挑起他们的外国支持者的干涉。然后普京的软推理就撞上了奥巴马的硬证据。

奥巴马在联大发言中指出:联合国调查组的报告清楚表明,携带神经毒气的火箭是从政府军阵地射向反对派阵地——不过奥巴马不愿点名,他没说火箭残骸上还有俄文字母。奥巴马说:声称叙利亚政府之外的人发动了8月21日的化武攻击,这是对人类理性(reason)的侮辱。奥巴马虽然不点名,却是揪住普京原话,针尖对麦芒。

其实,普京发文章之前,俄国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一直是说,没有证据表明阿萨德曾下令发动化武攻击。这话很难证明也很难证伪,奥巴马也不肯说是阿萨德本人直接下令。拉夫罗夫是老资格外交官,讲话够圆滑。不知道普京为什么要以总统之尊,亲自出面说是反对派使用了化武。难道是受了我国舆论的启发?比如,某主旋律报纸9月4日刊登了社科院西亚非所研究员贺某的文章,《叙利亚让美国骑虎难下》,其中说道:“从常识判断,叙政府军完全没有必要在于己有利的形势下动用会招致外力干预的化学武器。”某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某,也在一篇题为《三重考量,美对叙动武或势在必行》的文章中说:“叙利亚政府占据内战上风,没有理由对反动派使用化学武器而引火烧身,……很可能是恐怖分子或外来希望推翻阿萨德政权的势力,唯恐天下不乱,借此把水搅浑,拖美西方下水。”这些自作聪明的“推理”,差不多就是普京原话了。

普京文章在《纽约时报》发表后,拉夫罗夫也必须改口。元首讲的话再站不住脚,身为外交部长,也只能紧跟。拉夫罗夫将普京的话略为扭了一下,他说是反对派的挑衅引起了化武攻击。不过这话只有俄国人听得懂。2002年10月26日,俄国“阿尔法”特种兵对劫持了七百人质的分离主义武装分子发起攻击。他们从莫斯科轴承厂剧院的通风管道向剧院内施放鸦片衍生物芬太尼——这一强烈麻醉气体,几秒钟即可起作用。但是,当大量被解救的人质送往医院后,有关部门为保密而没有及时向医院通报所用气体,以至118名人质被毒死。这可称之为恐怖分子的挑衅引起了(政府军)化武攻击。

但这是十一年前的事啊。美国官员四年轮一茬,经验难以积累。好容易干了几年有点熟悉情况了,总统大选之后,又换上来一批新手。他们哪里记得俄国人多年前刻骨铭心的惨痛经验?哪里知道这是普京新世纪元年当上总统以来,所处理的最严重国内事件,迫使他取消赴墨西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的行程?美国人听了拉夫罗夫的说法,还是认为他在联合国调查组的证据面前,仍然坚持是叙利亚反对派发起化武攻击。尽管两国外交对峙的高潮已经过去,奥巴马在联大发言里,还是忍不住要放一枪。

古话说,君无戏言。奥巴马和普京身为大国元首,说话不可不慎。

(本文已于10月17日见报,但第五段里赞扬大强国主旋律媒体奋勇占领国际舆论高地、连普京都要移樽就教的文字被删去。现在补全。)

话题:



0

推荐

吴澧

吴澧

190篇文章 4年前更新

专业外语,职业外事。苟全性命于盛世,不求闻达于媒体。

文章